第233章 真相公之于众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为的就是让丞相等人身败名裂!

与此同时,他还让曲林散播墨伯忠在去苏州做的一些善事,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有了百姓认可,墨伯忠才能顺利继承自己该有的地位。

这也是沈君泽唯一能帮墨伯忠做的事情了,日后的一切,还要靠他自己。

尚书先一步到达,看到高位上的沈君泽大呼道:“王爷,不知老臣做错了什么事情您要传召我这把老骨头来这大理寺!”

话语间明里暗里都在指责沈君泽折腾他这把老骨头,可沈君泽并不吃他倚老卖老这一套。

凌厉的垂眸望向堂下之人道:“尚书做了什么事,想必你比本王更清楚吧?”

对于他这模棱两可的回答,尚书一时摸不着头脑,如今他一直都跟在三皇子身边,自诩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想要再追问时,沈君泽已经将眼光从他身上移开,定定的看着门外。

“王爷!”

楚怀生与太尉等拥护沈君泽的人相继走来,朝着沈君泽打了声招呼。

虽然不知道沈君泽一早叫他们来所为何事,但看一旁的尚书,他们也猜了个大概。

辰时已到,大理寺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不用想也知道,这是曲林的手笔。

沈君泽只是让他将大臣都找来,可他偏偏要加把火,让百姓们都评评理。

大理寺堂内已经坐满了人,沈君泽还是为开口,大臣们都猜测他是在等人,正当他们都好奇沈君泽等的是何人的时候,丞相的身影慢弛之阙的映入眼帘。

当他看到堂内的大臣后心下一惊,转眼看到尚书竟然也在,吃惊更甚。

看着丞相畏畏缩缩的样子,沈君泽不耐烦的开口嘲讽道:“丞相还真是事务繁忙!让本王好等啊!”

丞相闻言一脸惶恐的跪下请罪,“王爷息怒,实在是公务缠身这才来迟!”

隐匿在暗中的暗卫额角露出三道黑线,他前往丞相府时丞相明明还未下床,如今竟然如此大言不惭说自己是因为公事缠身?!

沈君泽闻言嘴角的轻嘲始终没有落下,但他并不打算继续纠缠此事。

他垂眸伸手摩擦着眼前三份证据朝丞相问道:“丞相可知本王今日叫你前来所为何事?”

丞相拱手,“臣愚钝,还请王爷明示!”

“本王听闻你与苏州刺史有些血亲关系?”

丞相心下警铃大作,既然沈君泽如此问,定然是将二人之间的关系查的一清二楚,所以他不能隐瞒。

只好如实回答:“臣的发妻与刺史的夫人乃是亲姐妹,按辈分臣是刺史的姐夫,除此之外,便再无联系!”

丞相以为是沈君泽在苏州这段时间,刺史做了什么错事,急忙开口将二人划清界限。

沈君泽心中暗骂丞相一声老狐狸,他还未说何事,丞相便急着将自己摘清。

可即使他再怎么否认,也都是无济于事,那件事就算他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三皇子,丞相与尚书被沈王爷传召到了大理寺!如今正在审问二人!”

一得到情况,侍卫便马不停蹄的前来禀告,生怕报的不及时,事后三皇子拿自己开刀。

三皇子闻言拍桌怒道:“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老东西!又被沈君子抓住了什么把柄!”

侍卫浑身一颤,急忙将情况告知,“属下不知,如今大理寺已经被堵的水泄不通,属下听不到里面在说什么!”

“废物!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备马!”三皇子说着抬脚将侍卫踹倒在地,力气之大,让侍卫忍不住闷哼。

沈君泽又开口问了丞相一些有关刺史的事,可他都躲躲闪闪,一口否认。

见他如此沈君泽也没了耐心,抬手将曲林从丞相那里麻烦的证据举起,眼神犀利的看着他,一字一句问道:“这些东西,丞相看着可还熟悉?”

丞相不可置信的瞪大了双眼,怎么会在沈王爷那里?!

尚书看到后也是倒吸一口气,那是他与丞相的交易书信,他怎么会不识得!

看到这里,楚怀生忍不住开口问道:“王爷,这是何物?”

“这是丞相与尚书于十五年前所做的一笔交易!”沈君泽说着朝身后扬手,曲林会意后便拿起书信走到楚怀生面前,让他亲眼目睹一下。

出于好奇,其他大臣也都围到了楚怀生身前,想要一探究竟。

“诸位可能不知,此事正是本王前往苏州治水时偶然发现,如若不然,这真相可是会蒙骗我等一辈子!”

大臣们边看,沈君泽边解释。

丞相与尚书二人此时已经呆滞在一旁,看着围在一起的人不知要如何辩解。

更了何况证据摆在面前,就算他们狡辩,恐怕都无济于事了吧!

看完三份不同的证据之后,大臣们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没想到眼前这二人是如此道貌岸然之人。

楚怀生抬头看向高位之人,说出自己的疑问,“王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墨伯忠又是何人?”

“墨伯忠?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哦!我想起来了,那不是…”

围观的百姓中突然有一人出声低估到,看到周围人对他投来疑惑的目光,他急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此人正是来京城售鱼的二麻子。

正当沈君泽要开口,三皇子的声音从门外插进来,“君泽,不知他们二人是犯了何事?”

“三哥听我把话说完便知道了。”

三皇子闻言只好坐到了一旁。

沈君泽这才接着楚怀生方才的问话说了下去,“墨伯忠乃是苏州如今的首富,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善人,苏州水患,一直都是他自己出银子为百姓施粥,并且给他们提供住所。”

简单几句话,沈君泽将墨伯忠的为人处世告知了众人。

“如此无私为百姓付出,还真是位大善人啊!”楚怀生开口称赞,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子,寒窗苦读十八年,为的就是进京赶考那一天!”

说到这里,底下的大臣都缄默了,有的甚至红了眼眶。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