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回天启七年 > 第三十一章 瞒天过海

我的书架

第三十一章 瞒天过海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兵部尚书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上级,是十分了解袁崇焕的。当他听说袁崇焕面圣并递交了“五年平辽方略”后,既对袁崇焕的大胆感到吃惊,也怕皇上轻信了这个方略,便奏请面见圣上,谈一谈自己对于后金,对于辽东的看法:

  后金因为有了一个传奇首领努尔哈赤,才从白山黑水间崛起,从万历二年努尔哈赤十三遗甲起兵算起,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当年的分裂混战的女真部落到如今诸般制度皆仿明制,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国家机关和八旗这样完备的军事力量。

  十年之前,萨尔浒之战,明军举国之力讨伐尚不能敌,覆军杀将,几至团灭。十年后,现在以辽东一隅之力,便叫嚣五年平辽实在是有点瞧不起天下人的智商。

  好作大言,是袁崇焕的成功之处,也是他惹祸的端倪。这是纵横家用来博人眼球的诡辩之计,战国时期用的颇多,如苏秦张仪等,无不仗三寸不烂之舌,封侯拜相,得以功成名就。但是只有到了秦皇嬴政之时,秦国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东出六国,十余年间扫平天下。靠的难道是辩士的嘴吗?厚积而薄发,是国力上的差别,是制度上的碾压,是军队战力的摧枯拉朽,不是靠说大话。再说若是真的五年后没平得了辽东事,难道还要将袁崇焕按军令状处置不成,那样岂不是更要寒了敢做事的臣工的心吗?

  王海听得孙承宗老尚书的一番语重心长后,温言抚慰孙老:“孙尚书所言极是,是朕急切了些。鞑虏肆虐辽东数十年,此次大同城失陷,数以十万计的黎民百姓遇难,这皆是朕的子民啊,为了避免这种悲剧重演,不免急了些,袁督师也是为了宽慰朕。朕绝不会因此事责怪袁督师的,君臣一体,共渡时艰,这大明还要多多仰仗孙尚书这样的老成持重的元老帮衬着。”

  孙承宗见事情已经说开了,心中甚是欣慰。随即又想起一事禀奏:“登莱巡抚孙元化师从徐光启学习西洋火器,颇有建树,尤善火炮制造,麾下还招聘了不少的西洋人,有会制造大炮的工匠,也有会操练火器兵的西洋佣兵。宁远之战中红衣大炮出力甚巨,后金军因而不敢蚁附攻城,实在是军国利器,恰逢孙元化至京城述职,圣上可详询之,必有所得。”

  大炮!对啊,我明军以步对骑,每战皆取收势,胜不能全歼敌寇,以获全功,败则难逃敌骑追杀,必是大溃。若有大小野战之炮数百门,岂能再让鞑子骑兵耀武扬威?不过孙元化这个人历史我是知道的,武器专家,管理属下一批骄兵悍将可是出过大篓子的,送了后金三顺王和炮营的人啊。这一次可是不能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叫他主管国防军工,才是他的专长啊!

  王海答应明日便把孙元化召来详询,便先命王承恩替自己送有些疲倦的孙承宗大人先回去休息,国之栋梁,正应该善加保养,又送了不少宫中收藏的珍贵养生药材,才回宫小憩。

  次日,孙元化就被王海派王承恩传召,在宫中御书房详细的说明了火炮的制造,训练以及使用,保养等一系列事项,看着孙元化那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的雄谈阔论,眼中放出的神采飞扬,王海随即传旨,原工部尚书施凤来年事已高,特赏金银玉帛,赐归老田园,以孙元化升任工部尚书一职,专司火器的研发,制造,训练工作,开创火炮局,户部专银直供,不计成本。

  施凤来前几日就是逼着皇帝惩处孙传庭的大臣之首,这个人从前就依附权势,素无节概,以和柔媚于世。只因有拥立之功,得以居首辅之位,此次又充当了某幕后黑手的急先锋,被赐以归老乡里,先前咄咄逼人的杀孙传庭一派官员见领头的已被拿下,谁还敢触霉头,皆噤若寒蝉。至于民间那些跟着凑热闹的贡生们亦顿时作鸟兽散。

  王海下旨,孙传庭失守大同,理应惩处,但念其力战不敌,仍积极进取,先率众救护数万百姓逃出生天,又戴罪立功,于吕梁山牵制后金军数十日之久,后摄敌之后,复大同故土挥军退敌与长城之外。特降职留用,以观后效。

  此命一出,天下皆知孙传庭圣眷甚隆,孙传庭感激涕零,复得圣上密旨于后,王海命孙传庭宣大三抚三镇,文武官员一体归其节制,原话该杀的杀,该贬的贬,朕只要三年内,边防巩固,三年后,精兵五万,粮饷充足,随时可出兵击贼虏。孙传庭当即立下军令状,以性命担保,绝不辜负皇上的信重之恩。

  王海又特旨给卢象升,提升卢象升为保定巡抚。河北文武一体听令。并将关宁军分出的曹文昭部骑兵二千余归其节制,按照卢象升自己的《选用奇兵疏》的战术思想,创立出一支可以远途奔袭,以少敌多的大明特种部队出来。在完善河北防务的同时,选拔精锐士卒,三年后也要给朕练出五万精兵来。

  袁崇焕在明处,卢象升孙传庭在暗处,孙元化在京中,用关宁军作为铁乌龟吸引火力,卢孙为藏在暗处的拳头,厉兵秣马严阵以待,韬光养晦,待时而变。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