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感觉(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我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

……

河庄,中华大地上陕北地段山川县地区的一座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辖区,河庄距离开元这座城市大约六百公里的路程,即便是坐车的话,也需要大约半天的时间。这个城镇坐落在黄河上游的高原之上,大约有几万人之多,而这里的多数青壮年都集中在陕北延安的重器厂,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壮劳力都在这里,为了养家糊口。而这里是原来抗日战争的防身之地,这个厂里还有一半的员工是当时战争跑来这里躲避灾难的,就这种条件下,这个厂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渐渐的成长起来成为了现如今在中华大地上具有影响力的工厂。

1980年左右的时候,这里就像是一个很小很落后的小农村,不但落后而且很不方便,所有的道路几乎没有一条笔直又宽阔的,就连一条中心的街道都没有形成。连道路两旁的商铺都很安静,几乎没有几个人没什么东西,街道不繁华,如果下雨或者下雪了那所有的道路上都是泥泞不堪的,以至于人们出行都成了问题,由于黄河上游阿原因吧,黄土特别的多特别的黄,人们一脚踩下去弄的鞋子和腿上都是黄黄的泥。

弟子小学是为了重器厂里员工们的后代建造的,弟子小学位于一个相对来说最华丽的路口上,学校很小教师很少,学生上课的课堂也是破破烂烂的,好在还盖了一座简单的四层楼房给孩子们当新的课堂,学校里的操场破烂不堪没有什么健身器材,更谈不上什么塑胶跑道了。这里由于相对比较落后,孩子们看起来很不俗,特别的土,之后,这群孩子们过上了这能上学读知识的“美丽”的童年。

“同学们我们上课了,给大家出一道题,小红的左手有一个馒头,右手也有一个馒头,请问你们知道小红一共有几个馒头?”数学老师看上去很和蔼虽然穿得不好看,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是最好看的,这个老师看上去很年轻,带着旧时的眼睛,给孩子们认真的上着数学科。

孩子们都表现的很聪明,一口同声的说:“两个”这里的孩子都特别的聪明,老师听了露出了笑容。这些个天真的孩子们真好,好好学必定各个都特别有出息。

老师高兴的使劲的点头,“孩子们真聪明,答对了,是两个。”老师说:“一个馒头加一个馒头是两个馒头,那么也就是1加1等于2的原理,同学们你们能理解吗?明白吗?”老师在一块小的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1+1=2的公式。老师满意的看着每一个孩子,突然后面一排有个男孩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全神贯注的看着外面,看的眼睛都不眨一下,不知道外面的什么东西吸引了他。

老师摇了摇头,心里感到不满意,老师显得有些无奈了,想想要是别的孩子这样他早就把他揪起来了,或者叫他起来回答一边刚才的问题,可是这群孩子懂什么呢太小了,本来家境不好孩子们都挺好的,突然在这里上课学习真的为难孩子,再说了小学课程真的很无聊,不能怪这些孩子。

新学期才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班级就由她来接管这群天真的孩子们,那个男孩除了不学习其他三事情他颇有兴趣的,但是他从不会打扰别的孩子听课,在课堂上男孩子偶尔会睡觉,看漫画书,写自己感兴趣的字,再就是望着窗外开小差,唉!真实难为了这孩子的父母,父母的苦口婆心也依然对这孩子不起作用,他依旧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管别人怎么样。

虽然这孩子这么的倔强,但是他也有他的过人之处,男孩今年不大,六岁的孩子能懂什么,但是他却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认识三千多的汉字,真实不错,他还喜欢看小说,就拿四大名著来说,除了《红楼梦》其它的三本都读过好几遍了,《红楼梦》里面的内容的很是不理解,索性就先不读。还有算数他也很厉害,虽然每次考试都不能拿满分,但是,小学的数学题他基本上早已了如指掌了,什么都难不倒他,乘法口诀张嘴就来,就是倒着都难不倒他,可谓是神童,男孩子在学习上马虎大意,如果把这个毛病改掉相信他一定小有一番成就感的。还有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男孩子对科学方面也很了解,人文地理也是张口就来的,好像是什么都会都知道,对于历史上的事他也知道的很多,老师问什么知识他都能对答如流,脑袋里装的东西还真不少。由于他在各个方面都好都能给人“神童”的感觉,所以老师很少管他,只要不耽误别的孩子就行了。这孩子上课从来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也不会打扰到别的孩子。

女老师在黑板上写算式的时候想:“这还上初中都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就是年龄上太小了,再说了初中的老师也不敢要这么小的孩子,可是他在这里实在是大材小用阿,也怪他在这听课这么的不用心,不上劲。”如果这个学校有个精英班的话,可能这孩子会比现在好的多,这么小懂这么多,再有个老师继续给他上他所不知道的课,他一定很有兴趣,接受的应该很快,说不定十几岁就上大学了,他岂不是一个传奇了吗?可惜就是这里的条件达不到那样的要求。

小男孩的名字也很好听叫方智远,他长得很小巧,比起同龄的孩子他显得矮,也很瘦小,父母都在延安重器厂工作,爸爸方百胜是当地人,母亲白丽萍是北京人,是大学生因为成绩好所以就分配到这个厂里,工作了一年左右认识了方百胜,他们恋爱了不长时间就结婚了,方智远家里有两个叔叔还有两个姑姑,一个叔叔在外地奉远工作,还有一个叔叔在家里是个农民,两个姑姑还是在不久前刚刚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

方智远在差不多快三岁时就被送去了幼儿园,可惜就只待了几天就闹着不去了,父母没办法就只好在家里,教方智远读书写字,方智远是由爷爷奶奶看大的,所以他的父母除了上班以外的时间,其它的时间都陪着方智远,教他读书写字,方智远从小就很聪明嘴巴也甜,很招人喜欢,也很听话懂事,就连父母的同时也都羡慕他们有一个乖巧董事的孩子,接邻四舍对方智远也很疼爱,还有街坊邻居开玩笑的要自己的女儿跟方智远从小定亲之类的话。这样的话已经不下六七家了。

那个时候的中国随是不富裕,但是能解决的了温饱,但是当时的什么鸡蛋,鸡肉,还有糖等等之类的东西还是要用票买才行的,方智远家里还算是富裕,爷爷又退休金,两个姑姑还能每月给家里添补些家用,再由父母的工资,一家人过得有滋有味的,可谓是其乐融融阿。所以方智远从小就是吃的好喝的好,没有难为着他,方智远是个小福星了,家里从来没有什么压力,一家人日子过的很宽裕。

80年代的人们,只考虑由的吃就很好了,对什么肉蛋之类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方智远几乎天天都能吃上鸡蛋,所以这个东西对于他来说早已经吃的乏味了,这一天,方智远手里拿着一个已经煮好的鸡蛋,在手里转来转去的,一会拿出来玩玩一会又放到了口袋里,他拿着那个那个年代人们都吃不上的鸡蛋像个玩具一样,在手里玩弄着。

方智远的父母很能干,为了能挣更多的钱,方智远的父亲方百胜经常上夜班,家里的家务以及孩子都全权交给了方智远的爷爷奶奶,他们只会给孩子煮个鸡蛋或者煮个面条,其余的就的跟着爷爷奶奶吃大人的饭了,两个老人这样已经不错了,所以方智远的父母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方智远已经比别的孩子幸福多了,在鸡蛋怎么吃上还能来个选择,究竟是吃炒得还是吃煮的,那得看智远的选择了。
sitemap